“ ? 我已阅读并同意以上条款”,都不用问,小编猜每一个人在下载APP时,看到上面这句话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打上勾,那么这些“用户协议”中又藏有哪些陷阱?
近八成用户安装App时很少或从未阅读隐私协议
近日,极光新闻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里下载了几款办公、社交、游戏、购物等不同类型的APP,所有APP在使用前都会弹出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的内容。记者注意到,这些APP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总字数均超数万字,比一篇本科论文长,逼近硕士论文的篇幅。
对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很多网友表示并不会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从不阅读,那个太复杂了。” “简单读一些,但是可能不会读太长,因为没那么多时间。”
还有网友表示,不管自己有没有阅读,也要在用户协议前勾选同意,因为你要是不同意的话,连使用软件的资格都不给你。 “我自己从来不阅读用户协议,但是认真阅读了有用吗?我不同意的话也用不了啊。”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7.8%的用户在安装App时“很少或从未”阅读过隐私协议,69.69%的用户会忽略App隐私协议的更新提示。不少网民对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进行吐槽,表示“已阅读并同意?这是我撒过最多的谎”。
正如调查中很多网友反映的一样,一方面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信息冗杂,很难看懂,而更为直接的原因则是如果不勾选同意,根本无法使用甚至直接退出该应用。
用户协议里藏着哪些“陷阱”?
近年来,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在治理中逐步完善。不过,部分App仍然在“挖坑”,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陷阱。
首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处理个人信息属于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不同意则不能用”,这种做法是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
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成香表示,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对于APP所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使用者是可以拒绝的。另外哪些个人信息是必需提供的,也可采用与使用者协商的方式进行,比如APP设定选项,使用者进行选择,而不是由APP单方面规定。”
其次,部分App会根据需要修订隐私协议,但用户无法及时得知内容是否有所更新。“一次同意,次次同意”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
“比如,有的App在用户协议中表示,公司有权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制订、修改本协议及/或各类规则,并在App平台公示,不再另行单独通知用户。消费者使用平台服务,即表明接受修订后的协议和规则。“孙成香说,这是不合法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对个人信息的使用以及收集的目的、方式、规则、范围等发生变化,必须要再次征得个人信息者的再次同意。”
最后,还有的APP在用户协议里表示,对于消费者的视频、照片、文字等,“(平台)均享有永久的、无期限及地域限制的、完全免费的使用权”,并且“有权将其许可给任何第三方使用”“实际行使时无须另行征得您的同意”。“个人信息转送给第三方”的做法容易造成用户个人隐私的泄露。
“App在初始协议里就征得了将用户数据与第三方分享的授权,相当于让用户放弃了对未来个人信息流通转让的审查权利,而且这种授权不受时间及地域的影响,所以APP可不受次数限制,取得了永久共享用户个人信息的权利,这极有可能造成用户的个人隐私泄露。”孙成香说。
律师建议:用户协议需要进一步规范
对于App用户协议存在的问题,孙成香建议,从职能部门到行业协会,从厂商联盟到消费者社团,要规范APP开发使用运营全流程规范化操作。
“此前,针对APP适老化改造、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相关治理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引导APP平台及有关开发者规范用户信息采集、隐私信息利用等方面,仍有不少待改善空间。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只是部分APP擅于利用文字游戏等方式钻法律空子,未来一定会在加大执法力度的情况下,受到相应的处罚。”孙成香说。
一些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有通过晦涩难懂的文字浑水摸鱼的嫌疑,孙成香呼吁, APP开发者应当简洁明了地列出消费者需要了解的内容,降低阅读门槛。
“让用户看得懂、读明白、能理解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环节,是保障用户对个人信息处理知情权和决定权的重要手段。同时,用户也要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当面对晦涩难懂、冗长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时用勇于拒绝,失去用户和市场才能倒逼APP修改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